一到冬季,"将食补进行到底"之势便"喧嚣而来"。饭店大打养生药膳招牌,人们在家也时常羊肉锅、老鸭汤滋补一下。然而,眼睛不适也不期而至。北京同仁医院中医眼科主任邱礼新说,冬季进补要适量,此季常见高发眼疾如干眼症等,都跟盲目进补有一定关系。
食补太过会造成人体上火,反映在眼睛上就是眼睛红肿、充血、干涩、疲劳。临床,最常见的就是视疲劳、干眼症、麦粒肿等。补得太多,动得太少,脾胃无法运化这些能量,往往会引起火性上延,耗伤头面部津液,使泪液分泌减少,导致干眼症,或者加重视疲劳。进补之物往往较油腻,加之冬季活动少,脾胃易积温积热,引起睑板腺管分泌不畅从而堵塞,造成麦粒肿,即人们通常说的长"针眼"。
过去冬天物质短缺,人们往往营养不良,常常得"劳"病,而今人们物质丰富,冬天又缩在暖气房中,营养堆积,易得"逸病","这些眼病就是典型的'逸病'",邱礼新说。[4]
冬季正是食补的最佳时刻,这个时候更要注意调理新陈代谢,保持体内循环平衡。下面的4个4:6可助你平衡饮食。
1、细粮与粗粮的比例是4:6
细粮与粗粮吃粗粮[2] 成了来的一种新时尚。很多人喜欢吃粗粮,认为它营养价值高、入口感觉好,而且对牙齿、面部肌肉等都比较有益。可是,粗粮虽好,也不宜多吃。因为其中含有过多的食物纤维,会影响人体对蛋白质、无机盐以及某些微量元素的吸收,甚至还会损害到人体的生殖力。日常饮食,细粮与粗粮的比例控制在4:6最健康。
2、主食与副食的比例是4:6
通常我们所说的主食是指面、米、杂粮等,副食是指蛋、肉、菜等食物。主食和副食二者缺一不可。有人提倡多食肉少吃粮,这不符合养生之道。有人要减肥,只吃主食,不吃副食,结果却适得其反,多余的淀粉在体内会分解成葡萄糖,并转化为脂肪储藏起来。有人觉得主食没有营养,不吃正餐,零食不断,饮食无常。这些都不符合饮食养生的要求。[3]
3、酸性与碱性的比例是4:6
事实上,食物的酸碱性并不是由我们的味觉决定的,而是与它的矿物质含量有关。所以水果中通常吃起来酸酸的,如杨桃、柠檬,然而它却是碱性食物:又如米饭,面类并无显著的味觉反应,可是为酸性食物。若以日常食物分类,大部份动物性食物,属酸性食物,如肉类、鱼类、贝类。此外,大多数谷类、部份坚果类亦属于酸性食物。
4、荤与素的比例是4:6
荤与素二者的合理搭配,可以让人既饱口福,又不致于因吃动物性食物过多,而增加血液和心脏的负担。我们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这样的膳食结构比较利于长寿。
饮食养生要点
春天饮食[4] ,以下几类食物不妨多摄取:
第一类,优质蛋白食物。春季的气温变化较大,这种反反复复的冷热刺激,会加速体内的蛋白质分解,引起机体抵抗力降低。因此,春季应当及时补充优质蛋白质食品。理想的三餐中要有高蛋白,包括奶、蛋、鱼类、鸡肉和豆制品等。
第二类,维生素和无机盐含量丰富的食物。小白菜、油菜、青椒、西红柿、柑橘、柠檬等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胡萝卜、苋菜等黄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A;芝麻、青色卷心菜、菜花等富含维生素E;各种蔬菜含有丰富的无机盐。常吃这些食物能够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粘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提高免疫功能。
第三类,具有平补、清补功效的食物。根据春天阳气生发的特点,中医认为,春季的进补应该以轻松疏散之品为宜,滋腻之品为忌。应选择平补、清补的饮食,提高正气,清化郁热。大米、小米、薏仁米、荞麦、黑芝麻、豇豆、扁豆、黄豆、赤豆、豆浆、山药、大枣、核桃、栗子、苹果、橘子、菠菜、胡萝卜、南瓜等,性质平和,具有补脾益气功效,可长期服用。梨、荸荠、莲藕、荠菜、百合等,则能清润补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使用。春天要注意少吃寒凉、油腻、难消化的食品。